西柏坡创新教育联系电话
  • 1
  • 2

红色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文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结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根据中宣部印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19个基本理论,这19个基本理论可从理论基石、理论核心、基本内容等三个层次来理解和把握。

  一、理论基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理论,即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问题,这一理论深刻论述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科学判断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的根本依据。

  根本方向理论,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这一理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必须坚持“四个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

  根本立场理论,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一理论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必须深刻认识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根据现有条件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党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习近平总书记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奋斗目标理论,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奋斗目标理论是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其他思想、观点都是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展开的,是以它为立论的前提和基础的。

  这四个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部分,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为什么人,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二、理论核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战略安排理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领导力量理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执政本领,把握工作主动权。

  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开放带来进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推动全面开放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要反对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理论,明确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

  这四方面是具有密切逻辑联系的统一体。战略安排居于引领地位,明确新时代战略步骤和重大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重大战略举措,为实现各阶段战略目标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坚持党的领导则提供根本保证。这4个理论立论在新时代理论、根本方向理论、根本立场理论和奋斗目标理论的基础上,又为基本内容层面理论观点的展开和阐述提供了基本支撑,是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指明了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三、理论的基本内容: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理论,主要观点包括: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政治建设理论,主要观点包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文化建设理论,主要观点包括: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

  社会建设理论,主要观点包括:增进民生福祉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主要观点包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统筹推进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

  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祖国统一理论,强调必须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祖国统一进程。

  大国外交理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党的建设理论,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必须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围绕“5+2”党的建设总布局,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

  能力建设理论,强调共产党人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调查研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这11个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它们是以“新时代理论、根本方向理论、根本立场理论和奋斗目标理论”的理论基石为立论基础和前提,回答的是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